突破瓶颈 电机能效提升推动绿色制造
2015/1/13 15:58:38 点击:
12月1日,2014年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在广东东莞召开。“提升电机能效,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是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在会上表示,此次会议旨在交流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的政策、技术和推广模式,明确重点,创新务实地完成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目标任务。
会议总结了2013年以来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及进展情况,交流了地方好的模式、做法及出台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与会代表参观了注塑机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现场;广东省、东莞市、武汉市、镇江市及华中数控等单位分别从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政策、模式、技术等方面做了交流。
电机节能迫在眉睫
苏波指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过于追求速度的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同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电机是用电量最大的终端用能设备,目前我国电机保有量约17亿千瓦,总耗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用电的75%。与此同时,我国电机系统(电机与拖动设备)运行效率比国外低10~20个百分点。据估算,电机能效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约用电260多亿千瓦时;若电机系统效率提升5~8个百分点,则每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因电机在节能低碳领域的特殊性,发达国家都将提高电机能效作为重要的节能措施。美国从1997年开始强制推行高效电机,2011年又强制推行超高效电机;欧盟于2011年也开始强制推行高效电机。通过国家立法、高效电机系统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努力,发达国家在用电机能效处于较高水平。
苏波表示,电机能效提升潜力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希望通过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标准体系,加强机制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推动电机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实现绿色制造。同时,系统地总结经验,还可为后续组织实施的工业锅炉、内燃机能效提升计划提供更好的借鉴。
提效工作初见效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以提升电机系统能效为目标,紧紧围绕电机生产、使用、回收及再制造等关键环节,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加快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加强督导监管,取得初步成效。苏波指出,一年多来,工信部积极组织搭建宣传服务支撑平台;加快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建立约束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快组织专项推广;组织专项监督检查;探索规模化的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测算,全国累计实施推广高效、淘汰低效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4000多万千瓦,其中,仅2013年就推广高效电机1600万千瓦,占2010~2013年累计推广量的一半,高效电机市场占有率由3年前的不足3%提升到目前的12%左右。但在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电机能效提升是一项政策配套性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周期相对较长的系统工程,全面完成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目标任务,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突破。
电机生产设计领域。绝大多数电机生产企业生产的都是通用型号的电机,没有针对不同行业和工况运行特点,个性化设计生产出的高效电机系统,导致电机生产企业都是被动地为下游的风机、泵、压缩机企业配套,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过程中,缺少话语权。调速系统、传动技术及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技术等距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能效的提升。
重点用户方面。一是大部分电机应用在企业主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用户对电机节能改造有顾虑。二是受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双重疲软影响,企业主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减弱。三是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改造人才,企业自身实施节能改造难度较大。
第三方节能服务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良莠不齐,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复合型人才,资源技术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量认证标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服务规范尚不完善,诚信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规模小,轻资产,融资难是制约规模化节能改造的主因。
从源头杜绝“大马拉小车”
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形势下,以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为引领,探索出更加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模式、新办法,全面提升终端用能设备能效,对强化工业节能减排、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波指出,确保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任务取得实效,还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实践。
推进规模化市场改造。充分发挥电机能效提升产业联盟作用,整合风机、泵、压缩机等企业及先进成熟的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组织研究节能诊断、改造方案确定、方案实施、节能量认定、效益分享的运行模式,为用户提供系统化、一站式服务,搭建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节能改造平台。同时,组织力量分行业或分领域地制定注塑机、矿山磨机、机床电主轴及高效水泵、风机、压缩机等领域电机系统节电改造专项推广方案,通过专题对接会、推广会等形式,加强与重点行业大企业集团的对接,推进规模化的市场改造,为地方和重点企业提供支撑服务和借鉴参考。
创新推广市场化改造模式。系统地总结广东东莞等地区创新性的作法,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以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有一定规模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重点,探索政府组织协调、第三方机构担保、金融机构支持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探索出成熟的模式,并加快在全国推广。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规范化服务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开展一批示范工程。依托电机设计科研院所,坚持需求导向,开发生产更符合工况运行需求的高效电机系统,引领电机设计从高效电机向高效电机系统的转变。组织在高效电机关键材料及装备,高效电机规模化生产、高效电机控制系统及重点用户改造领域筛选一批示范工程,继续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为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修订提高工程领域设计标准规范,从源头杜绝“大马拉小车”问题。强化对机械制造行业及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识工作的监管,制定电机系统节电量认定及废旧低效电机规范化拆解标准,强化标准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会议总结了2013年以来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及进展情况,交流了地方好的模式、做法及出台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与会代表参观了注塑机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现场;广东省、东莞市、武汉市、镇江市及华中数控等单位分别从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政策、模式、技术等方面做了交流。
电机节能迫在眉睫
苏波指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过于追求速度的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同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电机是用电量最大的终端用能设备,目前我国电机保有量约17亿千瓦,总耗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电机耗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工业用电的75%。与此同时,我国电机系统(电机与拖动设备)运行效率比国外低10~20个百分点。据估算,电机能效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约用电260多亿千瓦时;若电机系统效率提升5~8个百分点,则每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因电机在节能低碳领域的特殊性,发达国家都将提高电机能效作为重要的节能措施。美国从1997年开始强制推行高效电机,2011年又强制推行超高效电机;欧盟于2011年也开始强制推行高效电机。通过国家立法、高效电机系统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努力,发达国家在用电机能效处于较高水平。
苏波表示,电机能效提升潜力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希望通过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标准体系,加强机制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推动电机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实现绿色制造。同时,系统地总结经验,还可为后续组织实施的工业锅炉、内燃机能效提升计划提供更好的借鉴。
提效工作初见效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以提升电机系统能效为目标,紧紧围绕电机生产、使用、回收及再制造等关键环节,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加快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加强督导监管,取得初步成效。苏波指出,一年多来,工信部积极组织搭建宣传服务支撑平台;加快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建立约束机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快组织专项推广;组织专项监督检查;探索规模化的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测算,全国累计实施推广高效、淘汰低效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4000多万千瓦,其中,仅2013年就推广高效电机1600万千瓦,占2010~2013年累计推广量的一半,高效电机市场占有率由3年前的不足3%提升到目前的12%左右。但在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电机能效提升是一项政策配套性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周期相对较长的系统工程,全面完成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目标任务,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突破。
电机生产设计领域。绝大多数电机生产企业生产的都是通用型号的电机,没有针对不同行业和工况运行特点,个性化设计生产出的高效电机系统,导致电机生产企业都是被动地为下游的风机、泵、压缩机企业配套,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过程中,缺少话语权。调速系统、传动技术及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技术等距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能效的提升。
重点用户方面。一是大部分电机应用在企业主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用户对电机节能改造有顾虑。二是受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双重疲软影响,企业主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减弱。三是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改造人才,企业自身实施节能改造难度较大。
第三方节能服务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良莠不齐,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复合型人才,资源技术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量认证标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服务规范尚不完善,诚信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规模小,轻资产,融资难是制约规模化节能改造的主因。
从源头杜绝“大马拉小车”
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形势下,以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为引领,探索出更加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模式、新办法,全面提升终端用能设备能效,对强化工业节能减排、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波指出,确保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任务取得实效,还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实践。
推进规模化市场改造。充分发挥电机能效提升产业联盟作用,整合风机、泵、压缩机等企业及先进成熟的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组织研究节能诊断、改造方案确定、方案实施、节能量认定、效益分享的运行模式,为用户提供系统化、一站式服务,搭建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节能改造平台。同时,组织力量分行业或分领域地制定注塑机、矿山磨机、机床电主轴及高效水泵、风机、压缩机等领域电机系统节电改造专项推广方案,通过专题对接会、推广会等形式,加强与重点行业大企业集团的对接,推进规模化的市场改造,为地方和重点企业提供支撑服务和借鉴参考。
创新推广市场化改造模式。系统地总结广东东莞等地区创新性的作法,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以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有一定规模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重点,探索政府组织协调、第三方机构担保、金融机构支持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探索出成熟的模式,并加快在全国推广。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规范化服务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开展一批示范工程。依托电机设计科研院所,坚持需求导向,开发生产更符合工况运行需求的高效电机系统,引领电机设计从高效电机向高效电机系统的转变。组织在高效电机关键材料及装备,高效电机规模化生产、高效电机控制系统及重点用户改造领域筛选一批示范工程,继续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为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修订提高工程领域设计标准规范,从源头杜绝“大马拉小车”问题。强化对机械制造行业及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识工作的监管,制定电机系统节电量认定及废旧低效电机规范化拆解标准,强化标准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 上一篇:省证监局领导到我公司调研“新三板”挂牌工作 2015/1/13
- 下一篇: 热烈庆祝皇家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创立大会隆重召开 2015/1/13